“美国贾跃亭”的私人公司,在火箭技术上打败
发布时间:2018-02-07 21:21 来源:tommy 阅读:
美国东岸时间2017年2月6日下午3:45分,中国人还在睡梦之际,它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从嗡嗡声中跃入太空,壮硕的身材甩了除它之外所有火箭的几条街。
万众瞩目之下,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带着将人类送入火星的野望,一骑绝尘。它的身后,是无数同行的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及。
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从2013年9月开始,历经7次失败后,终于在第8次成功将数年的心血送入了人类无限憧憬的下一个角逐地——太空, SpaceX 猎鹰重载(以下简称猎鹰)发射升空,并最终完成了一级火箭的回收。
马斯克,“美国贾跃亭”,善搞噱头。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是创新突破,但其他竞争对手的对应产品表现不相上下。而这次“最大推力火箭”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公关宣传力度远高于火箭回收。
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电动车、特斯拉自动驾驶车,更像噱头项目,这些项目实际靠加州与美国联邦政府的环保补贴、新科技补贴保证前景的。然而,马斯克从不承认这些项目是纸老虎,这一次,他的确是扳回了一局。
一鼓作气之下,酝酿已久的猎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是人类现役最强运载火箭第一次诞生在私人企业的怀抱中。
猎鹰之重
历史再度被改写,猎鹰以63.8吨的载荷量荣登人类现役最强火箭的宝座,不可撼动。
美国此前最牛的重型火箭“德尔塔IV型”不得不在2018年2月7日将“最牛”一词拱手相让,值得一提的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并未参与这一项划时代的重举。
之所以说它重,重在63.8吨这一数字。
非专业人士对这个数字的敏感度似乎微乎其微,人民日报则给出了更直观的数字说明:
一年多前,我们首飞成功的“长征5号”能把25吨重的货物送到“近地球轨道”,其极限是运送一个5吨左右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美国2018年2月7日之前最牛的重型火箭“德尔塔IV型”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8吨。
乐观者看来,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SpaceX 猎鹰重载
甩了一众火箭几条街的猎鹰近地球轨道载荷量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是16吨,是我们的3倍,一个名叫马斯克的老男人拉开了此前看似并非太大的分水岭,这是毫无悬念的碾压。
我们再次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洪流,带给我们的一次太空冲击。而这一数字的缔造者,野望自然不止于此。
将跑车送入太空,人类文明长存?
会议室上,缔造者马斯克稳稳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的杰作——与猎鹰一同升空的,还有马斯克的“特斯拉”。
樱桃红色的特斯拉Roadster敞篷跑车循环播放着1969年戴维·鲍伊的经典歌曲《太空怪人》,不出意外的话,《太空怪人》这首歌将带着马斯克的展望在太空遨游10亿年。
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敞篷跑车
作为特斯拉的缔造者,马斯克此前曾承诺,要将跑车送入太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跑车送入太空,没有任何科学的理由,仅仅是因为马斯克是SpaceX的创始人。
在被问及为何要扔掉一辆价值十万美金的跑车时,马斯克回答:
我喜欢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一辆汽车无休止地在太空漂流,也许数百万年后被外星人发现。
被外星人发现这辆跑车的电路板上刻着“Made on Earth by humans”,倘若它们能破译英文的话,就能知道这辆跑车来自于“地球”。
不客观的讲,这辆跑车若能在太空漂浮10亿年,也很有可能将是存在时间最久的人类文明了。
马斯克自然不是一个无聊的人,这辆跑车,承载了马斯克一部分梦想。
马斯克的火星梦
在SpaceX直播画面中我们得以观摩,有幸看到直播画面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这辆跑车仪表盘旁边还刻着“Don't Panic”,意思是“不要恐慌”,这句话出自道格拉斯·亚当斯被誉为“科幻圣经”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
马斯克的太空情节格外重。
曾经对人工智能忧心忡忡的他将人工智能比喻为核能,对人类目前面临的人工智能问题并不乐观,他们会认为,这东西像核能一样,问世容易,但想要控制却是困难重重。
人工智能在这帮人眼中看来,岌岌可危。
“我们极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后一批人类。”对人工智能感到悲哀的马斯克有一个梦想,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个计划——“火星殖民”。
在计划中,从2024年起,将逐步把100万人送上火星,并在火星建立一个完整、可持续的人类文明。
这位悲观的企业家,一面寄希望于通过“火星计划”转移科学的焦点,借此拖慢人工智能的脚步,另一面,则希望,在火星留一个“人类的备份”。
倘若真有一天人类面临人工智能危机,马斯克这家伙一定坐在猎鹰X号中,看着外面的近在咫尺的繁星,翻着手上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带着他所认为的人类文明的火种,一路奔向火星。
火星,或许是他眼中的伊甸园。
火星殖民,也是马斯克一直以来的梦想,为此创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正是为了实现这一项宏伟的蓝图,作为这一项计划的铺垫,猎鹰自然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银河系漫游指南》则是计划之外的一部分,这本书,也随着跑车被塞进了猎鹰,送入了太空。天知道,马斯克这家伙还将什么东西一股脑的塞了进去。
这是一次小尝试,猎鹰成功了,国内外的各大媒体惊叹于马斯克成就的同时,更多的聚焦点都在于猎鹰本身,少有人能记得他的初衷。
人工智能与太空旅行两个看似不怎么相干的领域得以短暂会面,至于最终二者会不会交际,可能要看各执一词的偏执者们如何角力了。
接受采访的马斯克
聚光灯下,马斯克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一改之前的自信,亦或者是忐忑。
猎鹰试飞成功,对马斯克而言,为他的火星殖民的梦想又提供一个快进式的技术。
火星旅行,月球是第一站
曾鼓舞无数人投身于太空探索、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奥尔德林曾大胆设想,人类或能在2039年前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留地。
太阳系内已知的各大行星,与地球最为相近的便是火星,也正因此,火星被认为是人类太空移民的第一选择。
但缺少更强大的运载工具是局限人类无法在这颗红色星球漫步的原因,也无法走向更遥远的深空。
在2017年北京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一个是遍地陨坑、已留下人类脚印、可遥望故乡的月球,一个是黄沙漫天、寂寞空旷、人迹未至的火星,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困扰与会人员的一个问题是,距离人类首次登月已近50年,下一步人类应该出征火星,还是重返阔别已久的月球?
调查结果显示,载人太空探索的意向地,火星比月球更受青睐。
许多人会认为,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还太过遥远,数亿公里之外的路漫长而又曲折,目前的承载工具无法支撑人类探索火星的欲望。
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重返月球,把月球作为火星的试验地。
与之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尽相同,下一次的太空探索自然不止于管中窥豹。人类需要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续、不同用途的设施。同样,在月球上,人类也可以通过实验,研发去往火星或是更远星空所需要的技术。
热衷于登月的欧洲空间局此前曾提出建设“月球村”的计划,这并不是心血来潮,他们邀请了全球各地的伙伴加盟,其中就有中国。
从科学角度来看,月球是地球早期历史的自然档案馆,月球背面更是因为屏蔽了地球的干扰,能作为人类望向宇宙深空最天然的平台。
“月球村”既可以作为人类探索月球的基地,也可以作为探索火星的中转站。这也将是人类踏足火星重要的一个阶梯,通往火星之路,月球是第一站。
马斯克在2011年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到了登月计划:“理论上来说,你只需要两发重型猎鹰火箭就能实现登月。一枚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另一枚运送返回载具。这样长期以往,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月球基地了。”
2011年,马斯克宣布重型猎鹰计划
一些研究表明,如果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想要打造一个廉价并且可行的“月球计划”,那么以 SpaceX 为首的私人火箭将会是不二之选。
一语中的。
重返月球,美国人将领先我们12年
猎鹰俨然具备了这样的技术。
在一些人看来,猎鹰的成功发射已经令马斯克离殖民火星的梦想越来越近,重返月球自然也是不再话下。
倘若美国人愿意,他们现在只需要讨好这个名叫马斯克的老男人,就已经可以凭借猎鹰实现重返月球了。
而这个目标,我们还要约12年才能实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曾言:中国正在进行载人登月的预研和前期准备工作,虽然还没有立项,但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按照预期,中国航天员将在2030年前后登月。
这一次,月球之上的大蛋糕可能要被人捷足先登了。
美国《时代周刊》在一篇题为“中国世纪”的文章中声称,中国的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
许多人为之津津乐道,直到清楚地认知到自己与旁人的差距,才能警醒,自此不再沾沾自喜。
留给中国人思考的,是一句任重而道远。